随着跨学科和创新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将飞行模拟器融入小学科技创新教育中,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全新的学习体验,也对整体教育质量与效果带来了显著提升。以下将针对上海嘉定紫荆小学案例,展示飞行模拟器如何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图1 上海嘉定紫荆小学“飞行·创想·体验”创新实验室
上海嘉定紫荆小学2019年引进中仿国产大飞机C919飞行模拟器并创建了“飞行·创想·体验”创新实验室。在四年级学生中开设飞行基础班,五年级学生上升到飞行进阶班,结合科学与STEAM多学科综合教育相融入,通过航空科学课程授课与模拟机操作实践,训练青少年多方面的能力与素质。
图2 上海嘉定紫荆小学航空飞行课程大纲
上海嘉定紫荆小学引进中仿国产大飞机C919飞行模拟器后,设计了一系列围绕飞行模拟器展开的课程活动,课程涵盖航空的基本概念、基础原理、发展历史、航空器常识、发展前景及文化等内容。 航空飞行课程以基础航空理论为起点,辅以模拟飞行操作实战演练,使学生在掌握飞行原理的同时,亲手操纵飞机,亲身体验飞行过程,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科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训练青少年多方面的能力与素质,更好地发掘学生的创新潜力,让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图3 上海嘉定紫荆小学现役民航机长课堂
在实际航空飞行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从理解飞机结构、空气动力学原理开始,逐步过渡到操作飞行模拟器进行起飞、巡航、降落等全过程模拟。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让抽象的科学原理变得形象生动,还有效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图4 上海嘉定紫荆小学航空飞行日常课堂记录
“油门保持,缓缓拉起来……好的,就这样……保持。”在国产大飞机C919飞行模拟器驾驶舱内,专业老师坐在一旁,按照“中国机长”的标准,手把手地训练学生的飞行技巧,这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体验项目之一。
图5 上海嘉定紫荆小学C919上机实践课
同时,上海嘉定紫荆小学定期举办“航空课程模拟飞行技术、航模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在此过程中,飞行模拟器成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探究科学世界。
图6 上海嘉定紫荆小学航空课程模拟飞行技术比赛片段
上海嘉定紫荆小学第三期“航空飞行课程”总结汇报暨模拟飞行上海挑战赛——校内选拔赛上,上海嘉定紫荆小学校长张亚萍校长说到:我校创新实验室自引入C919航空飞行模拟器设备至今已连续开展三期航空飞行课程,将飞行科学与STEAM多学科综合教育相融合,通过航空科学课程授课与模拟机操作实践,学生们不仅接触了模拟飞行项目,而且学习了最新的模拟飞行技能。自航空飞行课程开设以来,学员们对模拟飞行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也展现出了良好的模拟飞行操控能力。
图7 上海嘉定紫荆小学航空课程模拟飞行技术比赛片段
上海嘉定紫荆小学创新实验室主任总结中说到:“航空飞行课”自开班以来,无论刮风下雨、寒冬、烈日,同学们都准时出席,大家学习航空的热情使我们动容,通过对这一学期的教学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学校发现,引入飞行模拟器后,学生们对科技课程的兴趣明显增强,参与度显著提高;同时,在科技知识测试和创新项目竞赛中,我校学生的成绩和获奖率均有所提升,充分证明了飞行模拟器对于小学科技教育的整体推动作用。
中仿国产大飞机C919飞行模拟器以其高度仿真、互动性强的特点,成为上海嘉定紫荆小学科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探索航空航天科技的大门,生动地诠释了科技教育的新模式。
——CNFSimulator.C91EDU国产大飞机C919模拟器
中仿智能国产大飞机C919飞行模拟器采用先进的飞行控制软件、图形图像系统和机电集成系统,并基于科普教育的特性和需求对设备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使得其更适合面对青少年用户。该设备可实现对国产大飞机的高精度飞行模拟,提供逼真的视觉和听觉效果,感受真实的飞机起飞、巡航和降落,为青少年提供沉浸式模拟飞行体验的同时又有利于提高航空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
图9 中仿CNFSimulator.C91EDU国产大飞机C919教育模拟器
功能特点:
-
专用模具制造的玻璃钢机头,科技感强,外观美观;
-
C919国产大飞机1:1座舱仿真;
-
高清液晶显示系统;
-
全仿真航电面板,真实物理操作手感;
-
电动/手动仿真座椅可选;
-
易于操作的教员台,功能可扩展;
-
支持一键设置设备体验任务,支持体验时间设置;
-
高可靠易维护、低运营成本。
图10 中仿CNFSimulator.C91EDU国产大飞机C919教育模拟器
应用领域:
-
STEAM教育
-
航空科普
-
爱国教育
-
国防教育
-
跨学科教学
-
研学基地
-
科技馆展厅
-
中小学特色教学
-
飞行体验馆
-
青少年航校
将飞行模拟器纳入小学科技教育无疑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一次重要突破。它打破了学科壁垒,实现了跨学科整合,有力地推动了小学科技教育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对于培育具有深厚科学素养、卓越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少年儿童具有深远影响。